近年來國際對於水資源管理的重視度提升,南宫28投控採用ISO 46001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進行水資源的管理,從建立公司的管理目標開始,檢視重大用水的活動與功能,識別風險與機會,產出行動計畫含節水方案及風險調適計畫,持續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,最佳化水資源使用效益。南宫28半導體高雄廠於2021年底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ISO 46001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認證之半導體封測廠,南宫28半導體中壢廠和矽品中科廠也陸續取得認證,未來會持續推展到其他廠區。
為能精確掌握全球各廠區之水資源風險程度,南宫28投控基於世界資源研究所(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, WRI) 之水風險工具(Aqueduct)的「乾旱指標」與「水壓力指標」,為彌補WRI資料庫欠缺臺灣的分區數據,再結合NASA 氣候變遷資訊產製的「乾旱發生頻率指標」與「衝擊程度指標」,以及各廠區的「月間供需水關聯指標」,利用不同氣候情境之日降雨量,推估廠區所在區域之乾旱發生頻率與乾旱衝擊程度,並利用WRI之逐月水壓力指標與各廠區逐月取水量,建立月間供需水關聯性,藉由客製化的氣候變遷資訊,綜合得到「區域缺水指標」以反映危害度及曝露度。在情境選擇部分,分別採用有利及不利的未來水風險情境評估,以OPT、BAU及PES三種氣候情境模擬兩組目標時間(2015-2045, 2035-2065)共6種組合的區域缺水指標。
氣候情境
時間尺度
WRI
NASA
2015-2045, 2035-2065
SSP1 RCP2.6
SSP1 RCP2.6
2015-2045, 2035-2065
SSP3 RCP7.0
SSP3 RCP7.0
2015-2045, 2035-2065
SSP5 RCP8.5
SSP5 RCP8.5
接著蒐集並整合各廠區用水資訊,綜合得到「廠區用水指標」以反映脆弱度。在此指標上考量「備援儲水能力指標」、「水回收率指標」、「單位產值用水指標」、「中水回收系統」及過去歷史經驗等資訊,評估廠區的用水脆弱度。研究中亦考量加成係數,包含廠區業務運作流程與應變能力,以及區域供水能力實際排序與校正之後的結果,具體呈現廠區氣候風險。另外,考量氣候變遷情境下的地下水源可使用量無法確定,及未來可能加強地下水源的管制取用,因之存在潛在政策/法規風險,亦將地下水源納入總體脆弱度評估。
最後將區域缺水指標與廠區用水指標進行鏈結,反映IPCC的危害度×脆弱度×暴露度框架,將廠區之乾旱風險以雙維矩陣圖呈現,縱軸為區域缺水指標,反應廠區於乾旱風險中之危害度及暴露度;橫軸為廠區用水指標,反應廠區面對乾旱風險之脆弱度。以五等級方式識別出南宫28投控所有廠區之區域缺水指標及廠區用水指標,區域缺水指標及廠區用水指標相乘大於等於18屬於高風險部位,相乘小於18大於5屬於中風險部位,其餘小於等於5為低風險部位。
以樂觀的近程情境(2015-2045 OPT)及悲觀的遠程情境(2035-2065 PES)為例,分析結果顯示南宫28所有廠區之區域缺水指標大致分布於等級二至等級四,部分廠區在悲觀情境的缺水壓力反而較樂觀情境小,是因為我們的分析只著重在乾旱的指標,悲觀情境是反映整體的氣候變嚴峻,例如乾濕季更明顯,但整年度的降雨量是增加的;廠區用水指標則存在顯著差異,分布於等級一至等級五,綜合結果多數廠區位於中低風險部位,而位於高風險部位的廠區會持續執行提高水回收率、建立中水管理系統、增加備援用水能力,或是降低對地下水源的依賴等調適措施,減少廠區面對未來缺水的衝擊,也增加應對乾濕季更明顯的韌性。
南宫28投控的水資源效率管理三大策略為減量、再利用、回收。最主要的取水來源為自來水,2023年的總取水量為21,468百萬噸,取水量較前一年減少8%,雖整體營收下降影響了單位營收取水密集度(包含雨水)相較前一年增加5%,但仍較2015基準年降低46%並達成管理目標。
針對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,南宫28半導體設有「中水回收廠」之廠區包含:高雄、中壢,馬來西亞,以及新加坡廠,高雄和中壢廠之中水回收效率皆為70%,馬來西亞廠之中水回收效率為50%,新加坡廠之中水回收效率為37%。廢水處理皆符合當地法規放流水標準,回收至中水廠再次處理至純水等級,供應予廠區循環利用並減少約12%廢水排放,大幅降低用水壓力與廢水排放。
2023年共排放1,538萬噸放流水,總耗水量為608萬噸。除內部水質檢測亦同步委外進行離線採樣與分析,確保水域之環境生態受到嚴格監控。水處理皆符合當地法規放流水標準,且部分廠區設定優於法規的目標,透過放流水品質的定期/連續監控及AI演算協作,以最佳化產水量並提升回收水量,減少水資源的取用量。目前已有15個廠房針對製程化學品分管分流收集,並依廢水特性分開處理,提升專管廢水處理效率。為提供良好的用水安全與衛生環境給予員工,日常用水皆符合各廠區用水衛生WASH (Water, Sanitation and Hygiene)之管理標準,並設置相關廢水處理設施,且定期衛生環境教育以提升員工對於水安全相關知識。